综合赛事
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综合赛事

独家专访,从巴黎赛道到纽约校园,击剑少女费若秋的哥大双城记

发布时间:2025-09-30 浏览:

清晨六点的纽约哈德逊河畔,天光微熹,一个高挑的身影已沿着河岸步道匀速奔跑,她呼吸平稳,步伐轻捷,仿佛与这座城市的节奏天然契合,这里是哥伦比亚大学晨训队的常规路线,但队伍中这位亚裔面孔的女生,却有着与众不同的身份——她曾是法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的奖牌得主,如今是哥大统计学专业的研究生,她是费若秋,一个在剑道与学术之间执著穿行的中国留学生。

“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选择离开职业赛场。”坐在哥大Butler图书馆的露天咖啡座,费若秋将笔记本电脑轻轻推至一旁,她穿着印有校徽的深蓝色卫衣,马尾辫利落地束在脑后,谈吐间带着法语区特有的柔和尾音。“其实击剑和学术从来不是二选一,而是两种思维方式的互补。”

2023年,费若秋以全额奖学金入选哥伦比亚大学统计与运筹学硕士项目,同时通过体育特长生计划加入校击剑队,这一决定在当时令法国击剑界颇感意外——年仅22岁的她刚在2022年法国U23锦标赛中夺得花剑季军,并被巴黎 Racing Club de France 签约为职业运动员。

“法国俱乐部给了我非常专业的训练环境,”她端起美式咖啡轻啜一口,“但长期单一化的竞技生活让我意识到,运动员需要更立体的知识结构。”她提到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担任技术数据分析员的经历:“当时我负责处理选手的战术动线模型,突然发现数据科学能提供另一种解读体育的视角。”

独家专访,从巴黎赛道到纽约校园,击剑少女费若秋的哥大双城记

哥大击剑队主教练迈克尔·阿特金森在接受邮件采访时评价道:“Fei(费若秋)的特别之处在于能将竞技体育的纪律性融入学术研究,她最近开发的击剑运动员动态预测模型,正在帮助团队优化训练方案。”该模型通过机器学习分析对手的攻防习惯,目前已被纳入哥大体育实验室的研究项目。

双线奋斗的道路并非总是坦途,费若秋至今记得第一个学期的艰难适应:每周30小时训练叠加15学分课程,还要应对8小时时差与国内团队的远程会议。“最崩溃的是期中考试周撞上NCAA东部联赛,我在机场候机时还在修改Python代码。”她笑着展示手机里一张照片:深夜的击剑馆里,笔记本电脑倚靠在剑袋旁,屏幕上闪烁着回归分析图表。

这种跨界融合正在结出果实,2024年秋季,费若秋与工程学院合作的论文《基于时空数据的击剑战术决策树构建》入选IEEE体育工程国际会议;而在刚结束的常春藤联盟击剑邀请赛中,她带领哥大女花队时隔三年重返团体四强。

独家专访,从巴黎赛道到纽约校园,击剑少女费若秋的哥大双城记

“东西方训练理念的差异曾让我困惑,”谈及中法两国体育文化的碰撞,她若有所思,“法国教练强调战术的即兴创造力,中国教练更注重技术颗粒度,但现在我意识到,这种多样性恰恰是优势。”她最近正在协助教练组设计跨文化训练方案,计划在暑期赴北京体育大学进行交流实验。

哥大体育部主任皮特·曼吉尼认为,费若秋代表着新一代学生运动员的特质:“他们既追求竞技卓越,也渴望学术深度,这种复合型人才正在重塑大学体育的生态。”

夜幕降临时,费若秋匆匆告别采访赶往实验室,她今天的任务清单上还有最后一项:调试为校队新开发的生物力学传感器。“其实剑道和代码有很多共通之处,”她背起双肩包时说道,“都需要在约束条件下寻找最优解,只不过现在的赛场,从一条14米长的剑道,扩展到了更广阔的世界。”

哈德逊河上的渡轮拉响汽笛,曼哈顿的灯火次第亮起,在这个容纳着无数梦想的岛屿上,这位中国姑娘的佩剑静静躺在哥大体育馆的储物柜里,而她的思维,正通过数据与算法,向着体育科学的未来持续进击。

Copyright © 2025 球探体育(中国)足球比分官网-全球赛事实时数据门户 版权所有  备案号: XML | TXT | HTML

搜索